中车长客张洪军列席市委全会:推动氢能轨道交通技术不断突破和创新
7月3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洪军与37名来自科研前沿、科创企业的党员代表一起,应邀“组团”列席会议。
·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
此次全会主要目的是要对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部署,加快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着力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新的更大力量。而这38名身处创新一线的代表,才是一群“听得见一线声音的人”,要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这一最大痛点,就要真正“让听得见一线声音的人来参与决策”。
据了解,这些党员代表涵盖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大飞机制造与服务、航空发动机、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工业无人机、轨道交通、创新药等近20条重点产业链,覆盖了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费等7个产业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来自新津的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洪军在会上畅谈了对于轨道交通的展望。他建议积极推动氢能轨道交通示范线路建设,通过示范线路的运营拉动氢能配套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成熟度;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升成都在氢能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氢能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张洪军表示,成都中车长客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新津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新津区给企业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在市场方面的推引,企业的发展需要肥沃的土壤,新津给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当前,新津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突出智能交通装备等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建圈强链,相信新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强链补链
成都中车长客的新津创新之路
成都中车长客是一家具有整车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修运维全链条制造服务能力的“链主”企业,在地铁车辆制造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实力。2016年,《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获批,成都新建轨道交通线路5条,项目总投资达831.41亿元。在此之前,成都中车长客就已经开始布局车体生产线,从产业链下游向上延伸。
·成都中车长客生产车间
2015年6月,首个“成都血统”地铁3号线下线;2019年6月,西南区域首个8A全自动驾驶项目下线;2021年3月,新型时速160公里全自动智慧市域列车下线……短短几年时间,成都中车长客为成都量身打造了多条地铁线路的地铁车辆,包括成都地铁3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9号线以及有轨电车2号线和都江堰有轨电车,已为成都提供地铁车辆超过2000辆,其中本地生产1700辆。近两年又获得了570辆地铁车辆订单。
·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全自动市域列车
高速成长的同时,企业也在非常注重强链补链。2020年成都中车长客成立研发中心,2022年联合成都轨道集团,在新型时速160公里全自动智慧型市域列车基础上,研发一款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全自动市域列车。该列车以低碳环保、智能先进、安全舒适为设计理念,内置“氢能动力”系统,为车辆运用提供强劲持久的动力源,具有清洁环保、运维简单、建设周期短、固定投资少等优势,具有高速度、大运量、长续航、快速乘降、安全智慧等特点,实现轨道交通的“內畅外联”。
在过去的5年里,成都中车长客的总产值达到了60亿元,为成都市的地铁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接下来,中车将以‘产品+’和“系统+’为路径,以新制式、中低运量和绿色能源为新的发展赛道,努力打造轨道交通产业的新集群。
·成都中车长客生产车间
建圈强链
新津的轨道交通之路
新津作成都轨道交通产业“一校一总部三基地”中的“基地”之一,以智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铁路创新装备作为产业细分领域,除了成都中车长客外,还有新津本土的新筑股份等轨道交通链主企业,聚集了阿尔斯通、康尼机电、四川三维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50余户,基本构建集研发设计、工程实施、关键部件、整车制造、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成都中车长客生产车间
当前,新津已经纳入成都全市的6个产业生态圈和10条重点产业链,成为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绿色食品、都市农业、会展业等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在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新津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实体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从“打造应用示范场景、建强数智赋能平台、夯实科技人才支撑、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四个维度,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引育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创新为引领、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牵引,加快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
·成都中车长客生产车间
下一步,新津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突出智能交通装备、新能源及储能、绿色食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数字赋能实体产业创新发展,以创新引领产业变革,以数智驱动产业转型,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发展,深度融入“大科创”生态体系,加快建设天府新津数智活力区,打造成渝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兴增长极。
-END-
编 辑:高骏帆
往期回顾